top of page
  • Line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Threads

愛自己與自私的分別

「一個人內心如果充滿恐懼與猜疑,其他人不只會自動保持距離,也會變得小心、懷疑且猜忌,寂寞就隨之而來。

一個人如果有個溫暖的心,他隨時隨地都能全然放鬆。要是活在恐懼之中,認為自己跟別人是分離的個體,情感上自動會和其他人疏遠,進而為格格不入和寂寞感奠下基礎。」

——《最後一次相遇,我們只談喜悅》
一位女子喝咖啡的剪影,代表著在靈氣療癒後對愛自己的思考

我們常聽到人家說要「愛自己」,可是如果太愛自己,會不會反而變成一種「自私」?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?


「愛自己」和「自私」是兩個看起來很像的概念,但它們的本質卻截然不同。


愛自己是一種自我尊重


愛自己始於尊重自己,這並不是要盲目地追求個人利益,而是對自己的價值、感受以及需求有著清晰的認識和尊重。


這種尊重也包含著對他人的考量,因為當我們真正愛自己時,我們會設立健康的界線,不會讓別人的期望和要求壓過自己的權益,但同時也不會忽視他人的感受。


當你愛自己時,你會願意花時間聆聽內心的聲音,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,為此做出合適的選擇,也給自己足夠的空間休息和放鬆。


但這並不表示就要縱容自己,或用「只要我高興,有什麼不可以」的任性態度來做事,而是清楚知道自己想要過怎樣的生活,並以紀律和行動陪伴自己朝著那個方向前進。


靈氣療癒中,我們一再強調對身心的關注和自我照護,這種照護並非一種自私的行為,而是出於對自己生命的尊重。我在給靈氣療癒個案的 6 個生活提醒一文中提到,在療癒後的自我照護包括「健康飲食,充分休息,自我覺察⋯⋯」,這些行為的本質其實就是「愛自己」——尊重我們的身體聖殿,感謝居住在其中的精神(靈魂)與心(情緒、思想),理解自己會有休息和成長的需求,而不是選擇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感受。


自私的背後其實是匱乏


當我們感覺自己不夠好、沒有足夠的愛、關注或資源時,便會傾向於向外抓取更多。這樣的行為有點像是:「大家都虧待我,只有我可以為我自己爭取,就算會傷害到別人我也不在乎。」


我們害怕如果不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,就會被剝奪、被忽視。為了獲得這短暫的滿足,可以不顧別人的界線,甚至完全忽略他人的感受。然而這種匱乏感彷彿一個無法被填滿的黑洞,內心總會覺得不夠,總是想要更多,讓我們無法真正享受生活中的美好。


這件事的關鍵在於,個人的匱乏感最終只能由內而外被療癒,再多的索取都只能填補表面,無法真正解決問題。


靈氣療癒的過程中,我們不斷學習如何在內心找到平衡與平靜,當內心充滿能量和愛時,就不再需要從外界掠奪。


因為我們知道,一切的豐盛都來自我們的內心。


從愛自己到展現慈悲


在達賴喇嘛、戴斯蒙・屠圖與道格拉斯・亞伯拉姆合著的書籍《最後一次相遇,我們只談喜悅》中,收錄了一段來自班禪喇嘛的禱文:


痛苦我絲毫不願承受; 快樂我從來不覺滿足。 於此我和他人無異, 願我於他人之福中得見喜悅。

其實,每個人都是本能地在逃避痛苦、追逐快樂,這是人類的共通點。對快樂的渴望驅使我們不斷追求幸福,但問題在於,快樂總是轉瞬即逝。


愛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分別,或許就是在我們能否在照顧自己的同時,尊重他人的幸福與界線。


當理解到自己與他人並無二分,或許就能用更高的視角去理解人們自私的表現、對快樂的追逐與對痛苦的趨避。


靈氣療癒作為一種內在的滋養,它的本質是慈悲的。當我們內心豐盈、平衡時,也就能夠更好地對待他人,展現仁慈和喜悅的質地。




有其他想上課的日期/城市請跟我說,都有機會安排


一位手捧咖啡微笑的女子,代表靈氣慈悲喜悅的特質

Komentarze


Contact Me

歡迎全台各地靈氣課程/講座邀請,活動/產品合作洽詢

  • Threads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Line

感謝來訊!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繫

我是Vida,一位臼井靈氣導師。我用靈氣陪伴人們向內覺察與療癒,活出輕鬆自在的自己。


臼井靈氣適合任何人學習,是一種能為你帶來平靜的內修技術。想活得更舒心、平衡,就得從自己的身心療癒開始,而靈氣就是一種絕佳的自我照顧工具,學了就能用一輩子。


課程採小班制精緻教學,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,歡迎全台各地邀請開課,三人以上即可成班、八人滿班。

另提供現場及遠距個案療癒服務。

如一心手工作室 Taipei, Taiwan

ReikiTathata@gmail.com

©2025 by ReikiTathata with VIDA.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

bottom of page